關于對全縣鎮村垃圾填埋場和污水處理廠建設及運行情況的視察報告
平利縣人大常委會視察組
關于對全縣鎮村垃圾填埋場和污水處理廠建設及運行情況的視察報告
為進一步加快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美麗鄉村建設,根據縣人大常委會2019年工作要點安排,縣人大常委會成立4個視察組,分別深入到全縣11個鎮和部分村,通過實地查看、走訪詢問、召開專題視察座談會、聽取匯報等方式,對全縣鎮村垃圾填埋場和污水處理廠(以下簡稱“兩場<廠>”)建設及運行情況進行了視察檢查。現將視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工作進展及成效
1、政府高度重視。近年來,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重要決策部署,積極把“兩場(廠)”建設作為保護生態環境、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抓手,組織各鎮和相關部門認真落實建設任務,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建設工作,加快推進落實。縣級領導多次深入建設現場解決突出問題,加大督辦力度。各鎮專門成立領導小組,層層夯實責任,部門密切配合,強化協調服務,確保了“兩場(廠)”建設順利推進。
2、項目建設全面展開。截止7月底,全縣10個鎮垃圾填埋場,老縣、長安等8個鎮建成投用,西河、正陽2個鎮正在建設中。全縣9個鎮污水處理廠,西河鎮建成投用,八仙、廣佛等8個鎮正在建設中。全縣村級污水處理站建成32座,分沉淀和生化兩種污水處理方式。對已建成運行的“兩場(廠)”,多數鎮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委托第三方物業公司統一收集、清運、填埋處理垃圾和定期對污水處理站進行日常維護,加強運行規范管理,確保了“兩場(廠)”運行正常。
3、項目投入不斷加大。積極爭取國債專項基金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易地扶貧搬遷等項目支持,整合調度財力,不斷加大“兩場(廠)”建設投入,在集鎮及集中安置點規劃建設“兩場(廠)”和排污管網設施,行政村公路沿線垃圾池、垃圾臺基本達到全覆蓋,有效減少了農村生活垃圾污水污染,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先后在95個村配套了垃圾轉運車、垃圾箱、垃圾壓縮車等一批環衛設備,全縣鎮村環保治污能力得到提升。
4、環保意識明顯增強。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各級領導干部的環保責任意識不斷提高。各鎮以普法、脫貧攻堅、美麗鄉村建設等活動為載體,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發放宣傳單等方法,加強了環保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和農村環保知識的普及,廣大人民群眾的環保意識明顯增強。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規劃設計不夠科學。部分鎮垃圾填埋場規劃與實際需求結合不夠緊密,選址不夠科學合理,尤其是對邊遠村垃圾處理規劃設計的覆蓋面不夠,部分邊遠村垃圾沒有實行集中填埋。集鎮垃圾填埋場設計容量小,農村人口集中居住實際產生的垃圾量超出設計量,加之少數鎮仍采取直接傾倒垃圾,未規劃實施填土覆蓋和壓縮處理,集鎮垃圾填埋場達不到規劃設計使用年限。
2、項目建設進度緩慢。已竣工投用的鎮垃圾填埋場,均未建設滲濾液處理配套工程,工程實際使用達不到環保標準規范要求,存在滲濾液溢出重大風險。8個鎮污水處理廠建設進度緩慢,有個別鎮未開工。還有部分村級安置點未建設污水處理站,污水處理項目覆蓋面不夠。部分已建成的村級污水處理站只配建主管網,未配套建分支管網,造成污水收集處理能力不高。部分已建成的“兩場(廠)”尚未完成用地手續、環保驗收、決算審計等,項目建設管理還不夠到位。
3、資金投入保障不足。據統計,10個垃圾填埋場設計投資總額1.03億元,一期工程投資8043萬元,到位資金4478萬元,資金缺口3565萬元,加之項目前期征地拆遷等費用,有8個鎮均反映建設資金缺口較大,難以按規劃設計標準建設。“兩場(廠)”后期所需的電力輸送、覆土碾壓等運行管理保障不足,尤其是集中填埋的邊遠村垃圾清運處理和動力型污水處理站運行成本較高,鎮村難以負擔,影響了垃圾污水處理設施的正常有效運轉。
4、運行管理不夠規范。相關職能部門對鎮村“兩場(廠)”工作銜接和技術指導不夠,“兩場(廠)”運行管理還不夠規范。少數鎮未按垃圾無害化填埋要求規范操作,防滲層破損維護、蚊蠅消殺、覆土碾壓等不夠及時。少數村級污水處理站運行不暢,污水處理設施作用發揮不夠充分。
5、長效機制還未建立。全縣鎮村“兩場(廠)”尚未形成一套規范的運行管理辦法或指導意見,特別是移民搬遷集中安置點垃圾、污水、環衛車輛等物業管理方面長效機制還未建立,影響了“兩場(廠)”后續管理。環保法律法規和垃圾分類知識宣傳普及不夠,群眾環保意識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建議意見
1、深化對鎮村“兩場”建設的認識。“兩場(廠)”建設是打贏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的重要內容,是實現生態環境保護目標的具體任務,更是全縣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打造全域旅游、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現實需要。隨著易地扶貧搬遷和城鎮化加快推進,農村人口集中居住產生的垃圾污水形勢嚴峻,這對“兩場(廠)”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要深刻認識“兩場(廠)”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明確目標任務,加強統籌協調,加大落實力度,全力推進鎮村“兩場(廠)”建設。
2、加大建設運行資金保障力度。要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認真做好一批重大項目的包裝、儲備,加大項目爭取力度,彌補建設資金不足。對“兩場(廠)”建設期間產生資金缺口逐步化解,適當安排后續擴容項目資金,切實提高設施配套水平。逐年提高“兩場(廠)”后期運行費用補助標準,采取財政補助、收費補充等方式保障后續運行費用,確保“兩場(廠)”設施設備充分發揮作用。積極鼓勵第三方企業參與“兩場(廠)”運營,減輕縣鎮財政壓力。
3、加快推進“兩場(廠)”建設進度。要解決鎮垃圾填埋場的配套處理設施、設備,高度重視滲濾液處理配套工程建設,切實防范環境二次污染風險。加大項目建設指導,加快推進鎮污水處理廠建設,確保按期完成建設任務。統籌做好村級污水處理站的規劃設計建設,提高村級污水處理覆蓋率。完善“兩場(廠)”建設用地、環保等各項手續和工程竣工審計決算,提高項目資金的使用效益。
4、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相關職能部門要研究出臺全縣鎮村“兩場(廠)”后期運行長效管理辦法,尤其是要對移民搬遷集中安置點住戶垃圾收費以及物業管理等方面制定指導意見,確保“兩場(廠)”管理和運行政策一致、標準統一。建立長效監管機制,依法依規加大對“兩場(廠)”運行的規范管理,定期對“兩場(廠)”覆土碾壓、滲濾液、防滲膜及污水排放等進行檢查監測,確保“兩場”按規范標準要求運行,守住環保底線。
5、不斷加強宣傳教育引導。要綜合運用多種形式,不斷加強環保知識的宣傳教育引導,進一步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文明素質、文明習慣,減少生活垃圾污水排放,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廣泛普及垃圾分類知識與方法,積極探索“分類減量、資源回收、有機堆肥、無害處理”模式,逐步實現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