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衛生與健康服務能力建設情況的視察報告
平利縣人大常委會視察組
關于衛生與健康服務能力建設情況的視察報告
按照縣人大常委會年度工作安排,縣人大常委會組成視察組,于7月中旬,分別深入到縣醫院、縣中醫院、疾控中心、婦計中心、老縣和廣佛衛生院及部分村衛生室,采取查看服務能力建設現狀,聽取醫療服務機構、人大代表、鎮黨委政府負責人的意見建議,組織召開座談會等方式,開展視察檢查工作,現報告如下。
一、成效和做法
近年來,縣人民政府認真貫徹落實各級關于健康中國的工作部署,加大衛生項目爭取力度,落實醫療保障政策,逐步提高衛生健康事業財政投入,全縣衛生健康服務能力得到新提升,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得到有效緩解,為整縣脫貧摘帽戰提供了衛生健康保障。
1、醫療保障能力逐步增強。全縣以公立醫療機構為主、民營醫療機構為輔的醫療服務體系積極發揮作用,使人民群眾享受到基本的衛生健康服務。兩家縣級公立醫院鞏固“二甲”創建成果,通過復審達標命名。積極增設血液透析、中醫理療等科室,更多病種能夠在縣內就醫。與上級醫院、對口幫扶醫院廣泛協作,提升醫療技術水平。積極爭取上級支持,第二人民醫院等項目順利推進,醫療服務綜合能力逐步增強,人民群眾衛生健康基本需求得到保障。
2、公共衛生工作持續向好。把衛生公共衛生服務作為衛生健康服務能力的重要環節,廣泛開展婚前檢查、孕產婦及嬰幼兒健康管理、母親健康工程等婦幼健康項目。落實免疫規劃,基本實現了規劃疫苗接種全覆蓋。落實慢性病管理措施,改善慢病人群健康狀況。扎實開展傳染病防治工作,有效防止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發生,保持了良好的公共衛生秩序。
3、健康扶貧工作成效顯著。落實健康扶貧政策,執行貧困人口縣域內住院免交住院押金、先診療后付費和“一站式”結算政策,對貧困家庭實行簽約式服務,貧困人口享受到更加優惠的衛生健康服務,健康狀況得到了明顯改善,為脫貧增收提供了基本的健康支持。貧困村衛生室達標建設全面完成,全縣村衛生室實現了全覆蓋,群眾享受基礎性衛生健康服務更加方便和均衡,2017年和2018年健康扶貧工作省市考核位居前列。
4、衛生健康水平明顯提升。近年來,人民群眾衛生健康意識明顯增強,崇尚科學、有病信醫、注重預防的觀念得到普遍認可和遵循。堅持執行藥品價格制度,落實醫保政策,衛生健康普惠政策全面落實,人民群眾醫療負擔逐步減輕,獲得感明顯提升。全縣就醫人次和醫療總費用逐年增加,基本衛生健康保障能力逐步增強,人民群眾衛生健康水平明顯提升。
二、問題和不足
1、縣級醫院綜合改革不夠到位。2012年,按照上級要求實行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2014年,陜西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深化縣級醫院綜合改革的實施意見》,對醫改工作進一步提出要求。目前,全縣醫改工作在建立科學合理的保障機制、健全規范高效的運行機制、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和加強組織實施等方面落實不夠到位,醫改工作落實與上級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影響衛生健康服務能力建設。
2、衛生健康事業基層基礎薄弱。部分鎮衛生院基礎設施配套不足,醫療設備配套更新滯后,住院條件簡陋,滿足不了功能科室、病人住院、職工住宿的基本需求。少數鎮衛生院業務用房存在安全隱患。部分村衛生室使用村醫自有產權房屋,村衛生室陣地難以鞏固。鎮村衛生機構藥品配備不足,群眾對鎮村醫療服務認可度不高,分級診療制度難以落實。
3、衛生健康專業人才隊伍匱乏。衛生健康專業人才隊伍與群眾不斷增長的健康需求不相適應。醫療機構缺少學科帶頭人,部分專業科室建設滯后,群眾信任度不高。沒有形成培養引進衛生人才的長效機制,人才引進難,流失嚴重。少數科室專業人才明顯不足,相關業務不能正常開展。由于崗位人才缺乏,導致培訓進修難以落實,限制醫療技術水平提升。縣內沒有形成衛生專業人員正常流動機制,縣級醫院長期借用鎮衛生院人員,有的長達11年,遺留問題得不到解決。村醫隊伍老化,后繼乏人,公共衛生服務網底弱化。
4、衛生健康事業財政投入不足。衛生人才編制管理沿用老標準,沒有根據實際需要進行動態調整。管理部門簡政放權不夠到位,編制備案制沒有落實,縣級公立醫院靈活用人的機制尚未形成。大型醫療設備購置更新財政支持不夠,專業檢查檢驗能力不足。疾控中心疫苗冷藏設施設備落后,滿足不了防疫工作需求。村醫工資待遇偏低,養老保險沒有得到落實,隊伍難以穩定,公共衛生服務保障能力不足。對衛生健康事業財政投入資金審計工作跟進滯后,資金使用監管不及時。
5、服務能力不能滿足群眾需求。縣內衛生健康資源整合利用不充分,少數基礎設施、專業人才和設備沒有充分發揮作用。醫院內部管理不夠精細,成本控制不夠嚴格。人民群眾對少數醫護人員服務態度不夠滿意。部分就醫需求在縣內得不到滿足,縣內就醫人數占比與醫改要求還有一定差距。新農合資金運行赤字大,醫保資金兌付不及時。視察中,醫療機構反映醫保資金監管具體措施與群眾就醫現實需求結合不夠緊密。
三、建議意見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要充分認識衛生健康在民生事業中的基礎性地位和作用,以滿腔的民生情懷,認真研究解決衛生健康事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鞏固和提升衛生健康服務能力,推動衛生健康事業發展。
1、深化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對照省政府關于深化縣級醫院綜合改革的要求,查找短板,彌補差距。加快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政策兌現,落實人員經費保障、基礎設施、醫療網點建設相關要求。實施簡政放權,優化服務,為公立醫院發展創造環境條件,支持公立醫院提升自身發展能力。
2、完善促進衛健事業發展的機制。要遵循“編制跟著事業走,預算跟著編制走”的思路,對全縣醫院機構的床位、人員編制進行調研,建立切合實際的人員編制動態調整機制。落實編制備案制,保障縣級公立醫院用人自主權。落實醫改要求,傾斜財政支持,建立不斷滿足事業發展需求的財政投入機制,維護公立醫院公益性。提高監督監管能力,建立促進和服務衛生事業發展的監管機制。加強政策配套,提供寬松優惠的用人環境,支持專技人員培訓進修,提高招人留人的公信力,建立人才隊伍引進培養長效機制。
3、加強衛生健康基層基礎建設。加強鎮衛生院基礎設施建設,為科室設置、病人住院、職工住宿提供必要保障。加強縣鎮醫療聯合體建設,為鎮衛生院提供技術支持。改革村衛生室建設的政府投資方式,逐步建立公有產權的村衛生室。研究解決村醫養老保障問題,穩定村醫隊伍,筑牢衛生服務網底。優化鎮村醫療服務機構藥品配備,為分級診療制度在鎮村落實創造必要條件。
4、切實提升衛生健康服務能力。要盤活資源,充分挖掘現有人才隊伍、基礎設施、醫療設備潛力,特別是要研究利用婦幼保健院現有資源,使其充分發揮作用。指導、監督醫療機構加強管理,改革人事制度,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加強醫院專業科室建設,提升醫療技術水平,提高群眾信任度。加強醫療行風建設,進一步改善服務態度,提高醫療服務群眾滿意度,力爭縣內就醫人數占比達到醫改要求,為全縣人民提供更加優質、高效、便捷的衛生健康服務。